我的母亲
发布时间:2020-06-28 15:41:30 信息来源:c17(中国) 浏览次数:
2020年,我的母亲已有79岁了。
3月29日,她忽然感到头疼难受,前次头疼难受的时间是去年的这个时期,医生诊断是血管老化,有脑梗风险。这次发作,大家很是担心,幸好父亲和两个哥哥在身边,赶忙送进了湖北省黄梅县中医院,由于送医及时,暂无大碍。
两个姐姐轮流给父母送饭到医院,生活也算有了着落,但听父亲讲,在这样的病情下,母亲还是念叨着家里的小鸡没人喂食,菜园里的蔬菜没人打理,当然,她更思念我这个在外工作的小儿子疫情期间是否生活无忧、以及安全。
由于这时新冠病毒疫情仍然在攻坚期,按照国家统一部署,身在江西的我虽近在咫尺,却不能赶赴湖北老家去看望母亲,从二哥发来的视频中,母亲带着口罩,躺在病床上,口中却还在挂念家中的生计和我们这些子女的安危,不由想起母亲的许多过往小事。
母亲吃过很多苦,在那个年代,给我一个深深的印象,就是“饿”。我们全家8口人:奶奶、父母、两个姐姐、两个哥哥和我,全靠父母两个人养着,记忆里,总感觉没有吃饱过,早餐,一人分一碗稀饭,吃完就没了,而且稀饭真是稀得很,当时,邻居就笑话我家的稀饭米粒少的程度:一喝一层浪。中饭有少量大米,主要是红薯和土豆,晚餐则看情况而定是否有无,每当青黄不接的时候,母亲就叫我们早点睡觉,因为没有晚餐。
有一次,我们几个实在饿的慌,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,于是缠着母亲要吃的,母亲拗不过我们的哀求,不知从哪里找来小半碗蚕豆,马上炒给我们吃,当把刚炒熟的蚕豆端上桌,就看见有心急的小手去抓,结果烫伤了手,母亲于是下了一个规定,慢慢吃,一人一次只能拿一粒蚕豆,吃完了张开嘴,让大家检查确实吃完了,才能再次到碗里拿,总共几十粒蚕豆,大家相互监督着吃,母亲好像只吃了一粒,就一直在看我们吃,我们吃得兴奋,带着满嘴的蚕豆香味,心满意足地进入梦乡,而劳作了一天的母亲,回家还要照顾我们这些整天嚷嚷吃不饱的大嘴。
在农村一年当中,总有几次晚上加班的机会,如打稻谷,也就是将稻谷从谷穗上脱下来的过程,那时候,我见过一次发动机带动的脱粒机,需要人工将谷穗往机口里送,机口敞开,很容易扎到手,同时,快速喷出的稻谷很容易打伤眼睛,效率也不高,所以,后来就再也没见了。当地的土法是用一个大石磙来碾压,石磙让牛带着走,人在石磙后赶着牛,通过不断地碾压,稻谷就脱落下来了。打稻谷一般是利用晚上时间来进行,因为晚上凉快,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电灯,但农民很会充分利用月亮。这时,大人们加班打稻谷,小孩子们就在打稻谷的场地周围捉迷藏,一方面是开心玩耍,更重要的是在等大人们工作结束后的加餐。当然,大部分小孩是没有精力等到那个时候,就会在稻草堆附近睡着了。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小孩,一直等到加餐时间,每个加班的大人都会分到一碗大米饭,还有萝卜烧肉之类的一个菜,虽然肉很少,但十分香,至今,我们兄弟姊妹5个人,一谈起当时的那个菜,总认为是世上最好的美味。当母亲也分了一碗回来后,就将它分给我们吃,她自己又累又困,洗手脸就休息了,一口也没吃。
这样的加餐不是常有的,一年就只有几次,为了尽量填饱我们的肚子,母亲还会想法子。那个时候,粮食少,菜也不多,母亲就盯上了县城菜市场里廉价的红薯渣和丢弃的包菜叶。她买了一些廉价的红薯渣,掺入少量大米粉,然后做成红薯粑粑,填肚子很有效;对于那些包菜叶,她到菜市场捡回这些丢弃的新鲜包菜叶,拿回家后,进行分拣,将那些好的包菜叶洗净,用开水浸泡一天,取出,切粹,放入少量辣椒粉、生姜大蒜沫、少量盐和糖,小火一炒,吃起来又酸又甜,开胃极了。母亲就用她的法子来喂养我们。
母亲除了法子极多外,还特别勤快。那时,我们不仅要吃,还要穿。每年都有母亲手缝的新衣,那是不可能的,布票有限,但母亲却能保证每年每人有一双新布鞋。白天,她要出工,晚上,当我在煤油灯下写作业的时候,她就坐在床上给我们做新布鞋,做好的新鞋就挂在房间桌子上方的墙上,并用报纸挡着灰尘,每当我做作业累了,抬头,就看见母亲做的新鞋整齐地挂在上面,一扭头,母亲还在穿针引线,于是,我又继续学习。
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,但很支持我学习。在中学阶段,我对英语感兴趣,很想买些课外书,母亲知道后,将家中积攒起来的十几个鸡蛋拿到县城里卖,然后,将卖鸡蛋的钱给我到新华书店去买了一些书,其中一本书名是《亚瑟王》。相隔几十年,我至今还记得。可以讲,我考上大学,走上工作岗位,现在美好的生活,都来自于母亲当初的养育、教育和支持。
现在,母亲老了,生病了,在需要我的时候,我却不在身边,心中很是愧疚。只能用这篇文章寄托我对母亲的思念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母亲的养育:希望母亲早日康复,健健康康!同时,也祝愿祖国母亲早日攻克新冠病毒,恢复正常,带领大家奔向美好生活!(刘德雄)
3月29日,她忽然感到头疼难受,前次头疼难受的时间是去年的这个时期,医生诊断是血管老化,有脑梗风险。这次发作,大家很是担心,幸好父亲和两个哥哥在身边,赶忙送进了湖北省黄梅县中医院,由于送医及时,暂无大碍。
两个姐姐轮流给父母送饭到医院,生活也算有了着落,但听父亲讲,在这样的病情下,母亲还是念叨着家里的小鸡没人喂食,菜园里的蔬菜没人打理,当然,她更思念我这个在外工作的小儿子疫情期间是否生活无忧、以及安全。
由于这时新冠病毒疫情仍然在攻坚期,按照国家统一部署,身在江西的我虽近在咫尺,却不能赶赴湖北老家去看望母亲,从二哥发来的视频中,母亲带着口罩,躺在病床上,口中却还在挂念家中的生计和我们这些子女的安危,不由想起母亲的许多过往小事。
母亲吃过很多苦,在那个年代,给我一个深深的印象,就是“饿”。我们全家8口人:奶奶、父母、两个姐姐、两个哥哥和我,全靠父母两个人养着,记忆里,总感觉没有吃饱过,早餐,一人分一碗稀饭,吃完就没了,而且稀饭真是稀得很,当时,邻居就笑话我家的稀饭米粒少的程度:一喝一层浪。中饭有少量大米,主要是红薯和土豆,晚餐则看情况而定是否有无,每当青黄不接的时候,母亲就叫我们早点睡觉,因为没有晚餐。
有一次,我们几个实在饿的慌,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,于是缠着母亲要吃的,母亲拗不过我们的哀求,不知从哪里找来小半碗蚕豆,马上炒给我们吃,当把刚炒熟的蚕豆端上桌,就看见有心急的小手去抓,结果烫伤了手,母亲于是下了一个规定,慢慢吃,一人一次只能拿一粒蚕豆,吃完了张开嘴,让大家检查确实吃完了,才能再次到碗里拿,总共几十粒蚕豆,大家相互监督着吃,母亲好像只吃了一粒,就一直在看我们吃,我们吃得兴奋,带着满嘴的蚕豆香味,心满意足地进入梦乡,而劳作了一天的母亲,回家还要照顾我们这些整天嚷嚷吃不饱的大嘴。
在农村一年当中,总有几次晚上加班的机会,如打稻谷,也就是将稻谷从谷穗上脱下来的过程,那时候,我见过一次发动机带动的脱粒机,需要人工将谷穗往机口里送,机口敞开,很容易扎到手,同时,快速喷出的稻谷很容易打伤眼睛,效率也不高,所以,后来就再也没见了。当地的土法是用一个大石磙来碾压,石磙让牛带着走,人在石磙后赶着牛,通过不断地碾压,稻谷就脱落下来了。打稻谷一般是利用晚上时间来进行,因为晚上凉快,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电灯,但农民很会充分利用月亮。这时,大人们加班打稻谷,小孩子们就在打稻谷的场地周围捉迷藏,一方面是开心玩耍,更重要的是在等大人们工作结束后的加餐。当然,大部分小孩是没有精力等到那个时候,就会在稻草堆附近睡着了。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小孩,一直等到加餐时间,每个加班的大人都会分到一碗大米饭,还有萝卜烧肉之类的一个菜,虽然肉很少,但十分香,至今,我们兄弟姊妹5个人,一谈起当时的那个菜,总认为是世上最好的美味。当母亲也分了一碗回来后,就将它分给我们吃,她自己又累又困,洗手脸就休息了,一口也没吃。
这样的加餐不是常有的,一年就只有几次,为了尽量填饱我们的肚子,母亲还会想法子。那个时候,粮食少,菜也不多,母亲就盯上了县城菜市场里廉价的红薯渣和丢弃的包菜叶。她买了一些廉价的红薯渣,掺入少量大米粉,然后做成红薯粑粑,填肚子很有效;对于那些包菜叶,她到菜市场捡回这些丢弃的新鲜包菜叶,拿回家后,进行分拣,将那些好的包菜叶洗净,用开水浸泡一天,取出,切粹,放入少量辣椒粉、生姜大蒜沫、少量盐和糖,小火一炒,吃起来又酸又甜,开胃极了。母亲就用她的法子来喂养我们。
母亲除了法子极多外,还特别勤快。那时,我们不仅要吃,还要穿。每年都有母亲手缝的新衣,那是不可能的,布票有限,但母亲却能保证每年每人有一双新布鞋。白天,她要出工,晚上,当我在煤油灯下写作业的时候,她就坐在床上给我们做新布鞋,做好的新鞋就挂在房间桌子上方的墙上,并用报纸挡着灰尘,每当我做作业累了,抬头,就看见母亲做的新鞋整齐地挂在上面,一扭头,母亲还在穿针引线,于是,我又继续学习。
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,但很支持我学习。在中学阶段,我对英语感兴趣,很想买些课外书,母亲知道后,将家中积攒起来的十几个鸡蛋拿到县城里卖,然后,将卖鸡蛋的钱给我到新华书店去买了一些书,其中一本书名是《亚瑟王》。相隔几十年,我至今还记得。可以讲,我考上大学,走上工作岗位,现在美好的生活,都来自于母亲当初的养育、教育和支持。
现在,母亲老了,生病了,在需要我的时候,我却不在身边,心中很是愧疚。只能用这篇文章寄托我对母亲的思念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母亲的养育:希望母亲早日康复,健健康康!同时,也祝愿祖国母亲早日攻克新冠病毒,恢复正常,带领大家奔向美好生活!(刘德雄)
上一篇:ETC,不能成为逃费新通道
下一篇:一名收费员的快乐轶事